学期工作总结(精选30篇)

|   

学期工作总结 篇1

  本学期,我担任三年级四班的班主任兼任其语文教学工作。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,感触颇深。

  一、基本情况分析:

  本班学生44人,部分学生头脑聪明灵活,求知欲强,好问个为什么,模仿性强,对语文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,特别是在阅读方面以及在写作文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。而部分学生难以完成作业,上课不能专心听讲,更不能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,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。还有个别学生则有不同程度智力上的缺陷,作业长期欠交,上课没有自我约束力,成绩不理想,无法理解各项规章制度。

  二、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做法

  (一)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

 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,掌握到本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,后半学期在这方面进行了狠抓。如对拼音的认读和书写,做到拔尖辅后,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。对课文的生字新词和要求背诵的内容,争取全班同学都过关。对于学习的重点,如“句子的变换形式”和“修改病句”以及“多音字的理解”等容易失分的知识,我则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,小结方法,练习巩固等,争取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过关。另外,对于学生马虎做作业书潦草的现象,我要求全班学生课余练写字帖。一学期下来,学生在字词句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巩固,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。

  (二)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

  俗话说,“磨刀不误砍柴功”。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。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,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。因此,我在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时,都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。

  在预习课文时,要求学生“读课文圈生词写词语问内容”的四步预习方法。学生掌握这个预习方法,有利于提高他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。

  在阅读教学上,我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,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,指导学生抓住文眼来理解文章,概括主要内容、体会思想感情、感悟表达方法”等阅读技能,并进行迁移学习到同体裁的课文中去,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。

  在习作教学上,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,并且指导学生实践“种大蒜”的观察日记。通过游戏让学生把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。如“跳蚤热卖”、“小树林捡树叶”等活动,把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课文表达方法迁移运用,多积累素材,多练笔,学生的表达能力亦然不断提高。还坚持让学生写“每日一评”,记录生活点滴,培养学生的观察、发现能力,经过半个星期的学习,学生的写话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。

  (三)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

  在综合性学习中,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,本学期开展了“赏中秋”、“找秋天”等综合实践活动,让学生多实践,多思考,多总结,并且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展现出来,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到了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。另外,还把课堂搬到学校的小树林,让学生认识不同的课堂、不同的场景、不同的方式会起到不同的或者更好的结果的思考问题的方法。

  (四)重视经典诵读

 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,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。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,我根据学校要求,结合本班学生情况,成立了班级图书角,让学生每学期至少读三本书,班上80%的人能完成这个任务。除了每天布置读书任务,还让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,并且与父母同读。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,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,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,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。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,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。

  (五)做好转差工作

  本班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大约有六名,提高他们的成绩,对提高全班整体的学习质量有很大的作用。我采用的方式是“一帮一”的方法,帮助差生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,坚持,并让他们同桌,保证在校期间随时都有人帮助、支持他们。另外我还设了奖励的制度,形成了竞争的机制。通过单元和知识

  点的小测,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,及时给差生鼓励,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。

  三、取得的主要成绩

  1、教务处组织的“全员研讨课”的活动中,我主持了“‘种大蒜’的观察日记的作文讲评课”。我认真研课,反复修正课件,最终这节作文讲评课收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好评。同时,时时向同事请教,努力提高自己。

  2、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和学习的基本技能有较大的提高,对学习增强了信心。学生由当初对新校的犹豫、怀疑变为信任、支持、赞美。

  3、在校组织的“武术健身操”、“掷纸飞机”、“书画作品”等比赛中,本班均获得很好的成绩。

  4、我组织学生编纂了班级《希望的蓓蕾》的作文小册,学生特别有成就感,家长赞许有加。

  四、存在问题与不足

  1、学生们的作业,个别书写质量太差,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,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、笔画掌握的不好,错别字比较多,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。

  2、在教学过程中,对新教材理解、运用不够深刻。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,教学方法不够灵活,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



部分预览阅读已结束
完整内容,开通注册会员免费阅读